省长“两个等式” 为农民指“财路”
省政府昨日召开加快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促进劳务经济发展视频会议

韩长赋省长在会上讲话
■孙鹤 记者 李明罡/报道 钱文波/摄
本报讯 昨天是全国“两会”闭幕后的第一个工作日。当天上午,省政府召开加快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促进劳务经济发展视频会议。会上,省长韩长赋对我省促进劳务经济发展进行了动员,并且用两个“等式”形象地为劳务经济指明了方向。
一组不容乐观的数据
农民收入中工资性收入只占30.2%
在会上,韩省长用一组权威的数据简单地介绍了我省农民的收入现状:去年,全省农村劳务输出已达290万人,但与先进地区相比还存在较大差距。我省农民人均纯收入中工资性收入只占30.2%,不仅低于全国平均水平(38.3%),也低于河南、安徽、四川等中部地区,更低于广东、浙江等发达地区。“我省农民人均纯收入去年只比全国平均高出54元。不仅城乡收入差距在继续扩大,而且与发达地区的农民收入差距也在进一步拉大(与江苏的差距由上年的2012元扩大到2171.8元)”。
50%农村富余劳动力需“走出去”
我省农村劳动力资源丰富,又有大量的剩余劳动时间。据有关方面测算,全省有50%的农村富余劳动力可以转移出去。但由于受传统观念习俗等因素的影响,我省许多农民没有“走出去”。增加农民收入,缩小城乡差距,必须尽快改变我省大量富余劳动力不能有效转移、大量剩余劳动时间不能充分利用和农民收入主要来源于种植养殖业的状况。
一个劳务致富的鲜活事例
农民外出务工人均增收4000元
怎样才能实现发展劳务经济的任务?韩长赋认为首先应该是引导农民转变观念,敢于走出去创业发展。他明确指出,东北创业文化先天不足。发展劳务经济必须首先转变农民的思想观念,大力培育创业文化,使农民敢于走出去。
“春节前一天,我专门到农安县农安镇孙家油坊村给回家过年的农民工拜年,并在一起进行座谈。这个村70%以上的劳动力都在外打工务工,而且多数是技能型的(建筑等)。经过这几年‘滚雪球’式的发展,去年全村实现劳务收入1000多万元,人均增收4000多元,占人均收入的2/3。”这是一个鲜活的劳务致富的事例。
韩长赋说:“吉林农民一向勤劳勇敢,吃苦耐劳,有一种‘闯关东’的精神。只要思想观念变了,再加上我们的组织推动和引导,特别是发挥典型的示范作用,我相信,我省的农民也一定会像有些发达地区那样,外出打工务工,成为城里人或者回乡创业,实现增收致富,加快改善农民生活,改变城乡面貌。”
两个指明“财路”的等式
出去一个劳动力=增加一垧地
如何解决“三农”问题、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和实现小康目标?韩长赋有着自己独到的见解。而两个“等式”更是形象地为劳务经济指明了方向。
“富裕农民必须减少农民,增加农民收入必须扩大非农收入。组织和引导农民向非农产业和城镇有序转移,使农民脱离土地,外出务工经商,是农民增收最快捷、最有效的途径。”在这句讲话中,韩长赋特意把两个“最”字讲得很突出。在他看来,一个人外出打工,如果稳定的话,年收入能达到6000元左右。正像农民所讲,“出去一个劳动力,等于增加一垧地”。
种地明白人+经商人=一个富裕户
“如果一户农民能有一个种地的明白人,再有一个外出打工经商的人,我省农民生活就会很快富裕起来。我去年年底刚来吉林时第一次调研去的是大安市,在那里我发现一些生活好的农户,都不是单纯地依靠种地。不是规模经营,就是多种经营,再就是外出打工。”韩长赋用实实在在的例子,生动地讲解了发展劳务经济对提高农民收入的重要作用。
一系列实实在在的举措
建立完善农民工社会保障机制
农民工的合法权益维护和社会保障机制建设,也是韩省长十分关心、关注的问题,“为此,要积极建立完善农村转移劳动力的社会保障机制。依法将农民工纳入工伤保险范围,重点解决农民工进城务工期间的基本医疗保障问题。研究建立低费率、广覆盖、可转移,并能够与城乡养老保险制度相衔接的农民工养老保险办法。”
建立农民工帮扶救助中心
要加快户籍制度改革,放宽准入限制,吸引有条件的农民工进城落户,逐步实现从农民到工人、到市民的转变。公办学校要承担农民工子女的义务教育,不得违反规定乱收费。建立农民工帮扶救助中心,为农民工提供法律咨询、劳动争议、经济纠纷等无偿援助,保障和维护农民工权益。
此外,从今年开始,我省争取经过4年的努力,逐步建立起城乡统一、竞争有序的人力资源市场体系;政府主导、社会参与的培训体系;覆盖全省、连接省外国外的职业中介及信息服务体系;覆盖面广、多形式、多层次的社会保障体系。
实施两项工程搞好技能培训
“十一五”期间,全省要培训农村劳动力400万人。实施以技能培训、转移就业、维权服务为主要内容的“春风工程”和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阳光工程”。今年,两项工程要完成培训任务80万人。其中技能培训10万人(免费培训5000名农村低保家庭适龄子女),示范性培训16万人。
劳务经济发展目标
2010年农民工资性收入要达到1800元
韩长赋在会上透露,到2010年全省转移农村劳动力要达到450万人,其中劳务输出(劳动力在户籍所在乡镇以外地区就业年度内3个月以上)规模达到350万人,新增转移100万人。今年要新增转移农村劳动力23万人,总规模突破300万人。
到2010年,全省农民人均纯收入中的工资性收入要达到1800元左右(比重达到40%),年均递增13%以上。今年,农民人均纯收入中的工资性收入要达到1250元以上。到2010年,争取全省50%的农村劳动力外出务工经商,再逐步做到其余25%左右的农村劳动力从事农业,另外2 5%左右的农村劳动力就近从事多种经营及非农产业。 |